2013-07-09

奇石市场的潮起潮落

奇石市场的潮起潮落

  奇石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,经历了个人爱好、收藏、投资、商业开发等一系列过程。凭借一块块奇石,石农、石商、炒家都赚得盆满钵满。奇石进入市场流通后,给产业链各方创造了巨大的收益。也正是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下,奇石市场一度发展得轰轰烈烈。

  如今,疯狂过后的奇石市场已然发生了剧变:石农的炒石意识觉醒,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低价出售自己采捞的石头,加上没有采购石头的成本,获得的利润可观;炒家亦不愿高价拿货,但仍能获得数十倍、甚至上千倍及以上的炒作暴利;唯独作为中间商的石商两头受制,利润空间受到挤压,生存困难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的奇石市场上,价格体系混乱。由于奇石的创造者是天地而非人类,具有“唯一性”,因此价格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和衡量标准。同一块石头,石农价、石商价、藏家价各不相同,此外,还有市场价、友情价、钟情价、捡漏价和大头价等等。而在市场上,“只要符合买家的心理预期,怎么卖都可以。”于是,一些精品奇石往往被拿来炒作,加上一些劣质石头冒充精品充斥市场,也加剧了市场的混乱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奇石的投资者要学会保持实力。“市场上很多人亏损的原因就是知识、后继资金不到位,原因就是急进跟风。”

  专家提醒,奇石目前还不是普世公认的价值标的物,只对玩石人这个小圈子是有价值的。而且目前市场上,原石精品已经很少,打磨出来的奇石却遍布市场,因此收藏石头更应该理性,否则会被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
  一本万利的时代已过去了

  在奇石收藏界,素有“南柳州、北银川”的说法。数年前,柳州石商葛先生偶然花几十块钱买回来的一块石头,转手就卖了好几千块,如此高的利润空间,勾起了他玩石头的热情,从那以后,便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不过,近年来,葛先生越来越困惑:“市场上玩石头的人越来越多,作为石商的我们,生意反而越来越差了,利润比以前小了很多,这是很矛盾的现象。”

  “算下来,现在(赚的钱)就够成本费用,一个月两三千块,偶尔也可以多赚一点,但和以前是没法比的。”葛先生很无奈的对记者说。

  不过,在葛先生看来,自己的石头店能有生意已经算很不错的了,因为还有更多的石头店根本就没有生意。“都在做亏本买卖。”葛先生感觉,以前暴利的石头行业现在已经不行了。

  “亏本啊亏本!”葛先生的一个朋友也开着石头店,他告诉记者,上个月总共才卖出去两块石头,售价加起来也才1200块钱,“石头是赚了四五百块,却要交2000块的房租,入不敷出,打算连着剩下的石头和店面一起转手,也没找到人接盘。”

  葛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卖的是大化奇石,这是一种产于广西省大化县红水河岩滩及水底的石头,属于水冲石类,有黄、红、青、紫等数种颜色,上世纪末,其商业价值被发现而开始开发,如今的上市价少则三五百元,多则几万、几十万元。

  葛先生他们直接从广西大化县的石农手上拿货。按理说,石源是决定石头成本和价格的关键环节,而他们正处在采购链条中价格相对低的环节,但他们依然担心自己“买石头走眼,买得贵”。

  葛先生告诉记者,自己采购回来的大化石价格一般是一块几百块钱,在大化石里面并不算贵,但“难就难在现在的广西红水河都被翻了好几个遍了,里面的石头几乎枯竭了。他们那些老表以为自己打捞出来的石头可以卖很高的价格,所以也不便宜卖给我们。”

  据介绍,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广西大化县不断有石商涌入,雇用当地的农民下河捡石,一天十几块钱的工钱就可以拉走一辆卡车的石头,河滩表面和水下看得见的石头,都以很低的价钱被收走了。而现在,红水河捞出的石头只要成色好,就是天价,有的石农在打捞船上当场就要几十万元。

  “这个夏天不太忙。”葛先生告诉记者,天气太热了,人家都不想出门,自己就等着看看年底能不能赚一点。“年前、年后那是卖石头的好时间,夏天这四五个月能保本就不错了。”

  “现在赚钱的店铺很少、很少。拿货价格高,所以卖不出去,成交量也小了。”葛先生称,“整个市场都有些萧条了。”

  至于这些年下来生意出现如此大反差,葛先生摸不着头绪,“不懂。”葛先生推测,“可能是开石头店的(人)也越来越多吧,虽然玩石头的人多,如此一来,单个店铺的成交量就小了。”

  “(卖石头)一本万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我现在正准备换一个行业。”葛先生说。“石头太难玩了 ,不懂的话要交很多学费。”

  玩石三门槛:资源、知识、资金

  与柳州葛先生的看法不同,广东韶关的瑞先生觉得现在的市场“还可以”。

  瑞先生开设的石头店在业内颇有名气,曾售出过上千万元的石头,主要经营的就是奇石。“韶关本土石占60%,兼容外地石大概40%。”他告诉记者自己玩石头还没多久,“才二十来年”,因为在这个行业必须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。

  20多年算下来,瑞先生一直保持着盈利。“我感觉正在良性、健全、稳步发展。”瑞先生告诉记者,所说的良性、健全、稳步发展不单单指的是他个人的事业,也泛指整个奇石市场。

  “现在,暴炒的现象越来越少。而没有暴炒,就没暴跌。”瑞先生对现在的市场很有信心。

  他说,自己在奇石界保持常胜姿态的秘诀是把握住了两个关键要素,即“知识+资金”。“要学会保持实力。知识是要加深对玉石的认知,后继资金则是用来持续发展。市场上很多人亏损的原因就是知识、后继资金不到位,原因就是急进跟风。”

  瑞先生一直有计划地开拓自己的客户。“我的定位是向高端客户发展,中端只需维持生计就够了。高端才易造就成功。”

  而在销售策略上,“石头和风水不可分割,文化是提升价值的要素。”正是在这种理念下,瑞先生的客户数量和购买额度都在稳步上升。

  池先生外号“石痴”,“造型石、图纹石、化石、矿晶,只要有特色,几乎什么石头都玩。”池先生开石馆也已有十多年了,主营邕江石。他告诉记者,不同的石种,赏玩的角度并不一样,而“刚玩石头的人,可以选择玩邕江小品石,价格不高,买到中意的石头的机会也多,而且适合把玩。邕江彩玉石比较少,形、色、纹都好,能赏出名堂的更少”。

  池先生店里的石头都是这些年自己从其他渠道陆续买回来收藏的,虽然也将一些自己收藏的石头作价售卖,但他表示,标出的价格都只是自己的心理价位。“几十到几百都有。设价的时候没有定规,自己喜欢又不太想卖的,价格就标高点。”

  “玩石要看自己具备哪些条件,一般而言,首先是是否具备奇石资源,其次是是否具备对奇石的知识,再则就是资金实力。”池先生说。“柳州有几万人在与石打交道,几十年了,好石难求,好石太贵。湖南则主要产的是矿晶。”

  石先生玩的是长江石,他告诉记者,长江石的收藏讲究画面和意境。“长江石适合摆放,具体价钱要看石头才知道,相差很大。”

  “不管收藏什么石头,都必须是好石头。至于怎样才能选出好石头,要学习的可就多了,比如质地、皮色、形状等等。”葛先生说。

  “石商应该主动引导市场,但石头也要有一定的档次,不然就成忽悠了。”瑞先生说。

  炒出来的“黄蜡国石”

  天价奇石往往是炒作的结果。炒作的功效从近年来黄龙玉的暴涨暴跌中亦可见一斑。

  其实,黄龙玉起初并不叫玉,而是称作黄蜡石。在业界,黄蜡石并不少见,早期的黄蜡石一车仅售几百块钱。而2006年,业内炒家将质地好的黄蜡石“籽料”称为黄龙玉,随后黄龙玉身价一路陡增。一块相当于大十六开纸大小,厚度不到5厘米的黄蜡石,材质不是很好,外形也不是很工整,一度叫价近百万元。

  “黄蜡石摇身一变,分身出了"黄龙玉",价格上涨几近疯狂,五六年的时间几乎翻了上万倍,这是炒出来的"国石",全国都在玩。”袁先生告诉记者,其实,黄蜡石全国各省几乎都出产,包括广东、湖南这样的省份。“好的黄蜡石,炒家们就叫黄玉,黄龙玉则是云南的叫法,各地叫法不一样,其实是(同)一个东西。”

  有地矿学家曾对黄龙玉做过深入研究,得出的物理检测报告称,从矿物学角度来讲,黄龙玉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,含有2%左右的水,当水渐渐失去时,就变成为纯的石英(二氧化硅),本质上可称为硅质玉。也就是说黄龙玉的成分跟玛瑙差不多,是玛瑙的过渡,跟和田玉没法比。黄龙玉是火山爆发后,火山熔岩从四周溢流出来的物质形成的,这种原料并不稀缺,所以并不值钱。

  不过,袁先生告诉记者,这个品种依然吃香,因为“大家都认可,漂亮的东西大家都喜欢”。

  业内人士称,黄龙玉近年来被爆炒,是炒家进行商业运作的结果,价格是否能维持稳定持久,关键要看市场的接纳度。

  从去年开始,黄龙玉的高价最终没能撑住,“黄龙玉暴跌调查”等字眼泛滥在媒体,但是袁先生告诉记者,实际情况是,黄龙玉“好的依然在涨价”,只是“差的无人问津”而已。

  “广东不玩黄蜡石的就非真正的玩石人。黃蜡石历史悠久但并不普通,明代就已盛行不衰。因为始盛产于真蜡国,名黄蜡石。”瑞先生近年来也收了一些黄龙玉,他认为黄龙玉价格的暴涨暴跌其实很正常,“黄龙玉的炒作开始过于激进,现在正常发展了,很好。”

  在瑞先生看来,“任何石、包括玉都有优劣”,而黄龙玉经过一轮爆炒暴跌后,“未来价格走势会在平稳中上扬。”

  有业内专家对此观点表示赞成,黄龙玉中的极品未来应该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。

  瑞先生称,黄龙玉的人文内涵也有待发掘。“黄龙玉本身具备玉质色,一旦发现天然画面石,其价是普石的十倍。象形石的价格也是普石的十倍。很多(黄龙玉)已经到了藏家手中,不会轻易出手。”

  江浙人爱“玉”广东人好“奇”

  天天从河里捡石头,天天卖石头,如此往复,湖南石农袁先生的生活每天就这样循环。

  “我感觉现在的生意很好做,当然,不是每天都能卖出去,但能出货就好。”袁先生的身份并不单纯是石农,他也开起了石头店,店里的石头主要是以批发的形式销售给其他地方的石头店,网上也出售一些。“价格有高有低,看石头定价格。”

  对石农来说,虽然也需要支付人工成本去寻找、挖掘石头,但却没有购买石头的费用,因此利润依然可观。

  “当然,有的也有亏损的时候,玩石头关键靠的是眼力。”袁先生说。他卖出去最贵的一块石头是5000块钱,被浙江的一位藏家买去收藏。“这是一块顶级的料石,就是玉化的石头,雕好可以卖高价的。现在好东西越来越少,以后就老值钱了。”

  据了解,除了部分有实力的藏家和炒家会花大的成本去河里采石,一般的藏家和炒家都会选择从石种所在地的石农手里拿货,一则因为“便宜”,二则“由于地域的关系,自己去河里打捞石头费用也不便宜,还不一定能淘到好货”。

  “很多炒家来我们这边拿货,买石头回去雕刻,然后卖成品。买对了就是贩毒的利润。”这么多年经营下来,袁先生发现来自己店里收石头的人主要来自两个地方,一是江浙,二是广东。“前几天还有广东开石头店的人来我这里买石头。”

  按袁先生的经验,广东人玩奇石的比较多,而江浙一带的人玩玉石的居多。

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地域的差别?袁先生认为,原因是两地炒家的玩法不一样。“玉石不用型,只要质地好;奇石就靠形质色纹,但其实也是一个交叉的概念。广东人喜欢天然的。不是说他们不喜欢玉石,他们也喜欢玉石,只是没浙江人疯狂而已。浙江人疯狂到全民皆玩的程度。浙江本地的石头已经不够他们玩了。”

  专家提醒,奇石目前还不是普世公认的价值标的物,只对玩石人这个小圈子是有价值的,因此投资需要谨慎。

  奇石价格体系混乱

  在奇石市场,奇石的价格体系非常混乱。同一块石头,石农价、石商价、藏家价各不相同,此外,还有市场价、友情价、钟情价、捡漏价和大头价等等。

  袁先生表示,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种类的价格,关键因为“石头无价”。“奇石的创造者不是人,而是天地,具有"唯一性"。人们赏石主要是给奇石注入了一些文化内涵,而这种内涵被人们接受后,就有了被欣赏的艺术价值。”

  “怎么卖都可以,只要双方都接受。关键看石头好坏。比如懂行的,喜欢靠眼力买,但不懂行的,比如企业老板,有钱,看到中意的石头,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品位,可能花大价钱买下来,于是同一块石头的售价也就不同了。”

  袁先生称,奇石怎么定价,要看个人喜欢的程度,还要看个人的眼光,最重要的是看石头本身的价值。只要符合买家的心理预期,价格就是合理的。

  如果石头爱好者希望低价获得石头,无疑从源头拿货是最便宜的,也就是从石农手上直接购买。

  袁先生称,石头爱好者,不论开石头店也好,收藏也好,首先要喜欢石头,“太功利的往往会适得其反”。

  “像喜欢自己小孩一样的喜欢石头,这样就不会贱卖,这是最主要的。认识石头,知道什么是好石头,什么是垃圾石头,这样也就不会吃亏。有的人买回来一堆石头,只有一块是好石头能卖十万,他却只卖了三万,而其他的都是垃圾石,这样就很亏了。”

  袁先生建议,初入行者最好自己先捡着卖,以后懂行了,再卖石头也不迟。

  别被石头“砸了脚”

  奇石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,凭借一块块奇石,石农、石商、炒家都赚得盆满钵满。在整个链条中,利润最大的环节莫过于炒作。有数据称,奇石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,价格已创造了从2位数飙升至9位数的奇迹。

  据媒体报道,在奇石界颇为有名的天价奇石有《岁月》、《鸡雏出壳》、《东坡肉形石》等。其中,《岁月》这块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,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,鼻子、嘴巴、额头上的皱纹、头发宛如真人。该奇石发现于两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地区,经岁月沧桑,由三色玛瑙形成面容,黑色玛瑙形成五官,慈善安详与现代老妪形象巧合天成。有专家评价,此石是国际石坛的天然力作,是举世无双的国宝。据权威专家估价为9960万元。

  《鸡雏出壳》为天然玛瑙石,此石宛如蛋壳破处,一只色泽淡黄的毛茸茸小鸡从蛋壳内向外伸头欲出,石质滋润、神态逼真。这块奇石被专家评估为1.3亿元。被誉为奇石界的国宝。据说,其收藏者十几年前从农民手上拿到它时仅花了几十元钱。

  《东坡肉》是一块天然的石头,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,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,“肉”的肥瘦层次分明、肌理清晰、毛孔宛然,此块奇石被专家估价无价。

  有业内人士称,其实,在奇石界,很多所谓的“天价”,都只是口头喊喊而已,更多的现象是,石商卖不动,藏家买不起,很多人都在为手中的石头变现而发愁。

  “目前的奇石产业链运转并不顺畅。很多奇石的拍卖都是玩着左手倒右手、击鼓传花的游戏。就整体市场而言,靠石头发财的很少,大部分都只是保本。一些号称价值很高的奇石其实很难出手。”

  有业内人士指出,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炒作,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多烂石头充斥着奇石艺术品市场。比如石头品质并不怎样,但商家强硬灌输进去一些概念,牵强附会,以提涨价格;这样一来,给真正高价的精品奇石的正常交易带来负面影响。还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弄一些证书,给自己的石头“镀金”等等。

  葛先生称,将石头送去拍卖行,上百万、上千万甚至过亿元成交价的,不会很多,只是个别现象。“以前有,但是现在难了,玩的人都精了。”不过,他也表示,真正的天然艺术品奇石依然被赏石界看好,而没有价值的石头就只能重新回到石头中去。

  专家提醒,目前市场上,原石精品已经很少,而打磨出来的奇石却遍布市场,因此收藏石头应更理性,小心别被石头砸了脚。




TAG:奇石市场的潮起潮落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